[場館] 直向建筑設計 | 所城里社區圖書館
【地理位置】煙臺市芝罘區時彥街12號,山東,中國
【業主方】煙臺創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設計方】直向建筑
【主持建筑師】董功
【項目建筑師】張菡
【建造管理】周飏
【駐場建筑師】趙丹
【項目成員】陳周杰、趙丹、Jacopo Ruggeri、李思敏、譚業千
【結構及設備專業】馬智剛、趙曉雷、韓工
【結構】鋼結構 + 舊有磚木結構
【材料】耐候鋼、水刷石、禾香板
【建筑面積】150㎡
【設計周期】12/2016-01/2017
【建設周期】03/2017-07/2017
【】攝影】蘇圣亮
所城里社區圖書館,作為即將在煙臺廣仁藝術區內興建的芝罘學館的先行派出機構,選址于煙臺城市起源——所城里老街區西北角一處四合院內。改造前,院內留存的三間廂房在歷史悠久的張家祠堂后院,歷經時間與住戶更迭,表面雜亂,空間內卻蘊藏著復雜的元素與信息。在我們看來,來自不同年代的加建結構是十分寶貴的“時間痕跡”。當改造介入時,如何處理新與舊的關系,讓院子滿足當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成為我們設計關注的重點。
總平面圖
鳥瞰圖
入口現狀
院子現狀
入口
從咖啡空間看向入口
帶有圓形天窗的入口回廊
設計草圖
軸測圖
首先,我們對原有院落中的墻面、門窗、屋架、鋪地等構造系統進行了梳理與修復。在此基礎上,設計選擇將一套回廊系統植入歷史院落,而非將舊有建筑完全封存起來。回廊系統重塑了進入院落空間的秩序與層次,使院落的空間劃分從“一”到“多”, 確立了基本的空間使用格局:一個可供靈活使用的戶外場地以及四處綠化院落。回廊系統在入口處伸入胡同巷道,具有一定昭示性;它同時串聯起了社區圖書館包括入口、閱覽室、咖啡廳、展廳和衛生間在內的各個功能空間,也為戶外活動延展提供更多的場地。在特殊天氣情況下,廊道亦可充當避雨的場所。
院落中植入了一套回廊系統
從東側看入口處回廊及庭院
回廊和庭院提供了戶外活動場所
耐候鋼作為材料介入到舊有院落,本身既是結構,同時也可形成空間界面。其較為暗沉的顏色與老的磚、石、瓦以及植物相互映襯。回廊系統的鋼結構主要由彎折的鋼板與門型鋼柱構成。在構造的整合性思考中,我們嘗試將建筑中的工程問題轉化為空間體驗建立的一種切入途徑:彎折的動作本身使鋼板變成結構,從而省去了一般意義上的主、次梁系統;在兼具組織排水功能的同時也讓整個結構系統產生一種輕盈、漂浮感。在結構上,鋼可以做得非常輕薄:8mm厚的鋼板和直徑40mm的實心鋼柱成為材料的細薄邊界與支撐立柱,也反映出新的植入空間與原建筑之間的歷史重量對應關系。
耐候鋼與舊磚墻相互映襯
回廊系統將各功能空間串聯起來
我們相信建筑應該以智慧的方式重新激活空間的歷史信息,與社區原有的肌理發生關系。建成后的所城里圖書館,在留存社區原本的生活方式與節奏的同時,也實踐著當代的文化與審美意圖。在新舊共生的建筑空間內,我們希望更多源于社區內核的能量、活力被激發,并將輻射更大范圍以實現知識生產、傳播與空間共享。
閱覽空間
閱覽空間夜景
咖啡空間
從咖啡空間看庭院
從展覽空間看庭院
新的圖書館將促進社區的文化傳播與空間共享
窗 景
滴 水
平面圖
剖面圖
更多實景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