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人想浪跡天涯,四海為家;有人渴望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有人想歸隱山林,遠離喧囂。而蘇州著名設計師劉兵則把生活過成了喜歡,在熱愛的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
劉兵擁有18年的設計經驗,作品眾多,拿過的獎項也不計其數。在這條路上,劉兵坦言道,支撐自己一路前行的動力是“興趣”二字。設計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如果沒有興趣與愛好,要做出有創造力的東西,會很艱難。“原創,是設計師的命,只有原創,才會讓項目有生命力,時尚,同樣如此。”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業主對于裝修的要求,偏重于高級與時尚,簡約與極簡風格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
“有一個極簡風格的項目,別的設計師改了幾次方案,客戶都不滿意,最后找到我們重新設計。”
劉兵翻看了之前那位設計師的設計效果,找出了讓客戶不滿意的原因。
之前的那位設計師由于剛出道經驗不足,所以只會一味的抄襲來表現效果,沒有完全領悟到生活的真諦。
于是他將極簡發揮到極致,導致家中幾乎無法正常生活。
“比如收納空間太少,燈光太白,讓空間沒有了溫暖等等,任何設計,如果背離了生活,都是不可取的。”劉兵分析道。
生活需要創意,創意源于生活。脫離現實生活的創意設計,只會成為阻礙。
在中國大陸還處于游擊隊裝修的年代,劉兵進入了臺灣專業室內設計機構,從事了8年的樣板房、精裝修、私人會所等設計工作;后從乙方做到甲方,進入地產公司5年,晉升至設計總監,并為了他自己的理想成立了目前的個人設計事務所。
劉兵這一路走來,領悟到生活與工作密切相關,有時候很多突發的靈感都是來源于平淡的生活,尤其對于住宅內項目設計。
“設計師是具有改變業主生活習慣的一個群體,一個自己都不能理解生活的設計師如何能改變別人的生活習慣?”劉兵反問道。
他覺得,在設計中,掌握“度”很重要。有許多設計師喜歡把室內設計項目做成藝術品,針對這種情況,劉兵表示自己在項目中也經常運用藝術的語言去做設計。
但是過猶不及。如果過于藝術,住所完全沒有生活氣息和實際使用功能,那么,對于住宅項目來說,它也是失敗的。
不隨波逐流,專注于設計項目,這是劉兵工作室的原則。他向我們分享了優秀《蘇州融創桃花源》的創作歷程。
該樓盤在蘇州屬于排位前五的樓盤,每一個案子的落地都能夠在蘇州裝飾行業形成一定影響力,競爭激烈。
客戶輾轉幾家裝修公司,所出的設計效果總是差強人意,最后才找到了劉兵。
劉兵在與客戶溝通交流后,他大膽的否定了客戶所理解的風格和裝修要求,并重新規劃了合理的方案,與客戶一拍即合。“
此案的成功之處不能說我的能力一定比別的人好,而是我沒有一味的迎合業主,沒有被個人意見所左右,所有的心思都是在設計項目上,而不是放在希望業主能趕快簽裝修合同上。”
對于自己所獲得的成功,劉兵表現得很謙虛。他覺得,給業主提供適合的方案設計,這才是設計師的職責與初心。
他的設計工作室不同于傳統裝修公司,不跑量,手上的項目都是根據實際消化能力來進行安排和服務客戶的,一切井然有序,所以產出的作品深受客戶喜愛。
“有些客戶為了想讓我能夠專心地做好他家設計,還特地囑咐我,如果太忙,他可以等上一段時間。我很感動,在此,也順便表示感謝。”劉兵以赤誠之心對待客戶,以精益求精的態度面對項目。
他的項目遍布全國,針對每個城市人文環境的不同,劉兵在設計風格上也會有所側重。
“在浙江,我們做的歐式法式風格居多;在蘇州或蘇州周邊城市,現代中式和現代居多。”
他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偏愛哪一款作品的這種情況,只要是他設計的作品都很喜歡,因為他把每一個項目都當成了自己家來用心制作。
十多年前,中國的設計行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劉兵感慨地說道:“隨著祖國的不斷強大,經濟的良好發展。
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裝飾設計行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讓多少有設計抱負的有志青年得到鍛煉和成長,其中也包括我。”
從工作中獲得成長,在生活中汲取靈感,劉兵表示目前的生活狀態是挺理想化的。
他一邊工作,一邊隨著項目到處走走看看,與客戶談談心,喝喝茶,很是愜意;閑暇時刻喜歡做飯,酌點小酒,徒步、騎行和重型機車都是他的熱愛。
他打趣道:“有時我甚至都在想,希望我外地的項目能夠多一些,這樣我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自駕游了。”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特別容易“喪”,總是標榜自己在佛系生活,都行、可以、沒關系是他們的口頭禪。
巧合的是,劉兵本人就是皈依的佛家弟子,也的確存在佛系態度這一說。
他覺得每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壓力,面對壓力我們能做的就是走正道,做正事,多分享,多學習。
“這世上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很多造福人類的技術也不會凸顯出來,設計行業也是一樣,沒有競爭就不會有好的作品出來。”
擁有興趣與愛好的支撐讓他能坦然面對壓力和競爭。
同時劉兵也向我們分享了他解壓的小方法——多看看別人那些不成熟的作品,從而激勵自己更好地前行。
訪談的最后,蘇州著名設計師劉兵向我們分析了目前的市場形勢。
他認為,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精裝時代,大型或跑量的裝飾公司(工裝公司除外)將會越來越難過,將來的市場是一個精裝修公司和高端私人定制的時代。
作為設計師來說,不想在他人公司打工,做好自己的每一個項目,堅持原創,做好作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是設計師們唯一的出路。
“以往我的公司有些閉門造車,只顧著做好自己的圈子。當我看到很多別的業主花了很多錢,但項目被做失敗的時候,我看了自己都感覺心痛。
我意識到我們應該面對市場,讓更多的業主認識我們,我們也積極走出去,學習別人,取長補短。”
這就是劉兵與設計圈合作的初衷,他希望通過設計圈,擴大公司的知名度,更好的服務于客戶。
他躊躇滿志,滿懷憧憬,堅信2018年會是個美好的開端。
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