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內巷
項目地址:北京,中國
項目類型:建筑設計、室內設計
項目狀態(tài):已完成
主持建筑師:趙楠
設計團隊:張娜、陸春華、戴圣國、趙桂英、張旭
設計開始:2017年5月
設計結束:2017年7月
施工開始:2017年7月
施工結束:2017年11月
建筑面積:200平米
實際使用面積:160平米
深化設計及監(jiān)理:雅思睿設計研究室
實施及施工:桉瑞塔建造實驗室?
設計師認為可以建筑師的身份從空間和觀念,印象的類型和角度來研究這個空間,設計這個空間,他認為這很有趣,也有挑戰(zhàn),所以接受了這個項目的室內空間設計工作。就普遍的住宅樓室內設計而言,普通的設計方式與設計手法很難帶來空間的新鮮感。來自北京的業(yè)主夫婦和設計師討論時,表達他們需要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感受,需要類似傳統(tǒng)北京“胡同”中的空間感受(并僅兩人和寵物在此居住)。
軸測圖
事實上,為了將空間面積的觀感和效果擴展到兩倍或三倍,設計師去掉了一些室內的分隔墻體(來合并不同的小空間)。空間的原狀是一個典型的方正的住宅樓的戶型樣子,如果不減去一些墻體,不做一些空間結構上的改動,這個空間仍舊很普通、很無聊。所以他把不同類型的房間視作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體,每個空間體設置至少兩個或更多的與其它塊體的“連接”,例如洞、窗戶或者門,由此整體空間形成了墻體掩映,空間流動的效果,就像是“街區(qū)內的街”,“胡同里的巷”。設計師向業(yè)主提供了更多元的、更自由的空間連通的選擇。業(yè)主有了更多的機會和自主的可能性,去開發(fā)、創(chuàng)造業(yè)主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時體會著空間中自由關聯所帶來的便利。業(yè)主甚至可以隨時無障礙地與家人和親人直接交流。
房屋的中央區(qū)域是一個功能性的走廊,走廊的后區(qū)包含了業(yè)主的串聯的隱私空間, 是業(yè)主的私密房間,窗戶,窗簾,格扇,隔斷門,可以調節(jié)并起到阻擋作用。這同時照顧到了隱私,也考慮到了開放度的可變性。當業(yè)主關上這個走廊中所有的木門和鏡子的門時,這個私人空間便與外界有了較強的界限以及相當的距離,而留給業(yè)主自己的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有儀式感的清凈區(qū)域。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