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花園社區接待中心——景觀布景空間表現手法
項目名稱:海寧花園社區接待中心
工程內容:實景照片
位置:浙江 金華
依山而居,臨水而棲,人們喜于選擇貼近自然有生命力的地方生活。在院子里撒滿草籽,種幾顆植株,便有了生機盎然的意蘊。私家有園林,宅間有綠地,現代樓宇之內,仍有飄窗與露臺供栽培花草。
人們時常會在住所的前后內外添置綠色,這是一種習慣,甚至像似一種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本能,而這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氛圍也是從古到今人們一直推崇的宜居狀態。
項目位于嘉興海寧,原狀是已經搬空的農民自建房,兩棟建筑需改造為花園社區接待中心配套的住宿樓,分別以民宿酒店和專家接待樓的形式作為公寓和接待使用。自建房格局特點為多房間,小開間,小進深,走廊區域易產生死角,無緩沖地帶。
這種看似面積利用最大化的平面分割相對來說比較閉塞與呆板,限制了居住者生活行為的自由多樣化,無法滿足舒適體驗型住宿的需求從自建房到主題住宿的演變。
即是突破這些傳統格局的限制,在滿足居住使用的基礎上,將生活的場所豐富且藝術化,提升人們在不同區域的使用感受,同時將自然與生活得到更好的交融。
利用類似于景觀布景的手法來豐富空間的層次,讓狹小的房間充滿豐富性并變得具有縱深感,以獲得良好的視覺空間體驗,并通過移動隔斷與功能隔斷的設計處理,讓家具或者移門充當“隔墻”的角色,梳理公共空間、交通空間與私密空間的秩序。
打破傳統的墻體隔斷體系,解放不必要的分隔與限制,形成更自由的集會氛圍,通過將“墻”的家具化、自然化,用溫和的感觀取代磚石砌體帶來的僵硬與冰冷,營造出自然、隨和的空間氣氛,仿佛自然也在房間中輕盈的流動。
自建房因為“極限”的適用需求,導致樓梯間往往成為單純的運輸工具,呈現封閉阻塞的狀態 。設計將隔墻虛處理,營造明快的氛圍,令梯間平臺也成為有自然花園般的休閑區域,使得各層都有一個居住房間以外的小型自由閑適的空間。
專家接待樓的原建筑開間與進深都極為狹小,樓梯正對入口,原來的客廳狀態難以用作接待大廳對外服務,改造考慮一方面通過磨砂玻璃與吧臺打造服務區形象面,周邊則貫通流線解放室內空間;
另一方面,借助全開敞移窗,模糊室內外門廊的界定,移窗打開形成的平臺座位成為了享受植物的交流區,將原本局促的室內解放,帶來清新的空氣和綠意。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