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NEO坐落于中國北京市上地中關村科技園內非常局限的一塊場地內,設計前身為一座廢棄過時的辦公建筑。該建筑周邊環繞著停車場,城市綠帶,道路以及若干棵20多年樹齡的大樹。結合業主方的需求,建筑師與室內設計師需共同探討幾方面設計關鍵點:
1,如何重塑內部空間;2,如何實現建筑內部與外部環境的交融滲透;3,如何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對已有設施及樹木的破壞;4,如何提高建筑的空間使用率;5,如何在新的設計中體現出過去建筑的歷史追憶;6,如何在不增加太多預算的情況下使其獨特。
這座老建筑原設計為圓錐臺型,建筑立面運用的是幕墻結構。老的外立面與各層平面的水平夾角達到73°,使得在墻體附近辦公的人員頭部空間嚴重不足且壓抑。我們的設計為了改變這一缺陷并提高內部空間舒適感受,分層采用了折疊型玻璃幕墻結構,通過折疊型設計,大幅度提升了建筑空間的舒適度。每一個折疊單元陽角在空間形態中連續形成不同維度,不同角度的圓與橢圓疊落形態,隱喻星球與軌道間的共生關系。整個建筑更新設計運用了800個獨立預制玻璃幕墻單元,工廠加工,現場吊裝,整個裝配式施工過程中保護了周邊設施與大樹不受破壞。同時,通體玻璃幕墻為辦公人員提供了360°全方位觀景效果,局部區域,辦公人員可伸手夠到旁邊樹木的枝葉。
建筑內部,我們通過局部樓板拆除,聯通了首層與地下室的空間,將空間與樓層間相互串聯形成穿越式共享空間,滿足當代辦公的先進性同時,我們設計了共享咖啡,餐吧,娛樂影音和休息區,讓辦公環境更加人性化。原有建筑梁柱體系簡潔處理,局部梁柱以其原貌展現,結合新增的空調新風系統,提升辦公環境的舒適度的同時,依然可追溯到此樓過去的歷史記憶。為了更好的追溯原有建筑形態記憶,建筑大廳及入口處幕墻單元逐片向內傾斜至原建筑立面角度,無形中設計出了月牙型雨棚。結合月牙型雨棚,我們設計了星空燈光頂,讓整個建筑披上了浪漫的衣裝。
立面形態和建筑細部:上地NEO項目在更新設計中將建筑的形態設計成像不同星球軌道的疊加形態,相對于每一層來說,幕墻就像為建筑層間撐起的一把巨型透明傘,傘下為透明采光落地窗。傘面幕墻采用低反射率雙面鍍銀隔熱玻璃,其內附著電控遮陽膜,為辦公人員提供高自然光環境的辦公舒適度。落地窗則采用3面夾膠安全透明玻璃,為辦公人員提供360°全景展示面。建筑外觀采用裝配式通體玻璃幕墻結構,全樓獨立裝配單元為800個,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產加工難度非常大,每個單元在加工時通過嵌入式將外圍景觀燈帶安裝在陽角的穿孔氧化鋁板下,每個單元間拼接時都形成一個箭頭形態的錯位,就像渦輪發動機的葉片一樣圍繞各層旋轉。
自然光:我們喜歡在辦公建筑設計中采用更多自然光線的引入,它本身節約能源消耗,同時又為使用者帶來更多舒適度。每層的上端傘狀幕墻結合電控遮陽膜,將直射陽光變為柔和自然光,并最大程度將自然采光引入到整個建筑之中。
室內:結合室內設計的空間重塑,我們不僅僅賦予內部空間共享性,多功能性,同時,環保可再生材料被大量運用于室內裝飾中。我們不喜歡過度裝飾,少就是多,通過其外表,其內部核心可以展示其表里如一。
最后,上地NEO(快手大廈)是一個結合當代藝術于高水準施工工藝于一體的獨特性建筑,也成為上地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新地標,它將在未來城市更新項目中起到一定可借鑒意義。
爆炸分析圖:
平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上地NEO”辦公樓
空間類型:辦公空間、辦公樓、聯合辦公空間
空間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東路1號
設計公司:中外建建筑設計
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
攝影版權:王強
項目客戶:上海全辦智造物業開發有限公司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