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周游完成了首次綜藝觸電,據說這是在莊子玉的引薦下促成的。自那時起,「游叔」的諢號由此誕生,熱度也持續至今。就在我們采訪后不久,周游還因一則早已澄清過的花邊新聞受到牽連,又一次爬上了熱搜榜。而這一次,他保持了沉默。
我們很難估算,那些偶然觸發的流量裂變,是否能真正推動更為實在的齒輪,讓他觸到更為高階的生意,或者實現某些精神角落的滿足,但至少我們觀察到的周游,雙腳已然浸在了時代的潮水中。
一個年輕的設計師,如何找到自我,活在當下,而非隨時代的浪潮漂流,是最初我們想從周游身上找到的答案。
有意或者順勢,周游在流量包裹下,顯得游刃有余。他被公眾注視,被相互交織的力推到了幕前,呈現出這個時代需要的樣子,曝光然后坦然接受解讀或者誤讀,隨之而來的當然還有令人艷羨的,不斷增長的商業價值。
和很多設計師僅在圈內自洽不同,周游的流量一直在向其他領域延展,輸出與輸入進行著密集無序的交換。他的微博從來不上演獨角戲,不具真實姓名的網友熱絡地評論著他的設計與生活,有粉絲式的留言,也有無聊帶有惡意的情緒宣泄。一張發布在微博上的生活照,他低垂眼眉,輕易得到了將近五千個點贊。
周游的身影也常出現在設計內外的很多場合,在一定意義上,他會成為鏡頭的「寵兒」,無論是跨界、講演、影像記錄在他身上變得稀疏平常,也間接記錄下他的堅持和變化。
會被泡沫淹沒嗎?周游覺得到目前為止,「流量」并沒有給自己造成什么負面影響。
2015年,29歲的周游與同樣畢業于中央美院的曹量共同創立了更新建筑設計事務所,與激進的冒險者相比,他躋身創業大軍的時間點不早也不晚。或許正是源于時間的加成,周游本人以及他的設計作品呈現出完整而系統的面貌,鮮有出現目標的漂移。
在「尋找對手」上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他很快畫出了那條區格自我與他者的基準線,設計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三者的平衡成為了他的設計信條,“雖然并不是所有項目都有這樣的機會,但我們都會往這個方向努力。”
這是一種概念先行嗎?是年輕的從業者習慣性的把戲,使用口號與標簽以強化自我的存在感?周游正在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項目進行回應。
比很多創業者幸運又成熟得多,更新設計的第一個作品雖談不上一炮而紅,但也的的確確引發了一定量的關注。
更新空間
這個被稱作「更新空間」的項目位于北京798的老廠房內,初衷是想通過設計手段把閑置的空間煥新,再以短租的形式售賣給吸引而來的客戶。對于沒有太多資本和資源,兩手空空的創業者來說,這是輕巧而高效的第一步,況且還能省下一筆宣傳費。很快老廠房被海洋球塞滿,變成了一處奇妙的景觀。
隨著線上預售門票的開啟,一個曾經固態的空間以此形成了一個簡單卻成立的商業閉環。一家現代舞蹈團利用海洋球裝置完成了一場即興又特殊的舞蹈表演,一個男孩在海洋球浪漫的氛圍下為心愛的姑娘許下一生的承諾,這些短租客人成就了更新設計的第一桶金。
出道之作為周游和更新設計帶來了流量、人氣,以及具有創新意識的第一印象,但從更深遠的商業邏輯上看,這個項目也為周游排除了一個選項,“如果短租這個事情成了,那我們可能會發展成帶有設計基因的互聯網公司,但目前這個市場還需教育。”
「更新空間」所帶來的的流量,也間接推動了更新設計接到第二個項目「新窗口」。當時,北京設計周的主辦方邀約周游在北京二環內的青龍胡同做一個櫥窗設計,由于這是基于城市文化,帶有公益性質的項目,其預算極其有限。周游如法炮制,設計成品由胡同的灰色磚塊組成,他就把這些聚集著中國人情感共鳴的磚塊拿到網上眾籌,而作為回饋,每一個眾籌者的名字都會被刻在該磚塊上,以這種帶有紀念意義的方式促成民眾與設計師共同完成一個有趣的設計。
新窗口
現在看來,周游會覺得這個項目大眾參與度還有所欠缺,“我很希望那條街道能選出幾個代表,我們來聊聊天,以此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才能做出一個真正解決問題的好設計。”
盡管這些出道之作會有種種不成熟的地方,風險與幸運相持著,但是周游對于設計基本的定義,對于設計背后商業層面的考慮,希望更多人參與到設計中來的愿望,以及讓自己在項目目中得到更多主動權的行動始終明確。
即便是那場綜藝,在一定意義上也符合了設計、經濟、社會三者價值的統一。
或許是設計管理專業的背景,周游會更容易用一種宏觀的視角看待設計與空間,設計與商業的關系,周游談到了最初選擇這個偏冷門專業的理由,“設計并不是孤立的學科,通常設計費用只占預算的10%-20%,所以我想打開窗戶去看更多跟設計無關的領域。”
對內,在建構中的知識理論框架中,周游會加入更多品牌運營思維,擴展設計的邊界,而對外則包括了,該如何把設計,這門曾被視作精英主義產物的學科,拉下神壇,讓更多人了解并且深入其中。
“你今天出門選擇穿什么衣服,怎么搭配,這不就是設計嗎?”“我覺得不一定設計師就能敏感察覺空間帶來的感受,有些人,有天賦的人就是對三維空間比較敏感。”周游向我們澄清了一些大眾對于設計師的猜測。我們通常是如何看待設計的?在森嚴的學科體系與高昂的設計費用之下,設計似乎成為了高冷的代名詞,這個本來與日常息息相關的藝術手段,卻好似沒有得到大眾平視的機會。
墨客體驗館
新中源陶瓷鄭州未來店
周游希望改變解讀設計的固定路徑。去年8月,他重新梳理了5年來的設計作品與成果,找到了打開空間設計的全新方式。所有人再熟悉不過的玩具被他視作撬開公眾情感共鳴的開關,玩具或者說是游戲的內核與空間設計相通又相似,前者的關鍵點是造型、情節、互動性,而剛好這些也是空間設計所追尋的目標。
周游在試圖用快樂、幽默、直接的方式解讀設計,讓設計一定程度上遠離嚴肅,深刻與沉重,這是一種選擇,同時也是時代的產物與坐標,“沒經過大饑荒,沒經過文革,沒有上山下鄉,那我們只能用快樂的方式來討論藝術,如果選擇其他的方式,那我是在欺騙閱讀藝術的人。”
“如果你現在想去巴黎,無需飛過去,你就待在一個小盒子里頭,然后它能帶來視聽嗅觸味等等所有感官的刺激,把100%真實的巴黎呈現在你面前。”
“如果技術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那必然會有一家科技公司站出來,就像小米一樣,不收費,讓你來體驗,那么壟斷會產生,這個市場就變成一個新的壟斷式的產業。然后每個人都擁了這樣的一個小盒子,OK,那就會大大影響旅游業跟所有的實體產業。”
“到時候設計就沒有預算啊,位置啊,報審啊,可能廣電總局會卡一下。”
新技術會給予周游刺激,也帶給他放開手腳更大的釋放想象的可能性。如果與藝術風格的變遷和普泛化相比,那么體量更大的建筑與設計行業顯然過于穩定,他期待新的技術可以加速空間設計的進化程度。
而對于技術與未來向往的背面,仍然是一個年輕人在面對整個階級固定的行業大廈時的無力與不甘心。但是與很多人不同的是,周游除了被動接受之外,也在從「寓言」的故事里,試圖先人一步。
海豚國際兒童之家
MF涂料廣州設計周展位
作為采訪者,我們希望能在聊天里挖出一些與鏡頭里有反差的料,比如他暴君或者不滿的一面,以證明他在臺前的侃侃而談并非真相的全部,他也在與他的生活激烈地摩擦著。但這些想象都未能成形。
他直接、有禮、追崇效率,他說,真實就好。在一次影像記錄里,面對不看圖紙任性的施工隊伍,他說,雖然我很生氣,但是我不會罵人。我們才發現自己落入了思維的困境里,正如他所「反對」的那種,呈現出對生活的痛苦與深刻那面的偏愛。而事實上,或許年輕人最應該擁有的天賦之一,是擅長與生活全方位的和解,跟隨時代的波浪起伏,敏銳的嗅到風口的方向,因此才能和時代擊掌,迎來一個更好的時代。
溫州、北京、紐約、上海,周游如名字般漂流、嘗試與改變,接受不同城市文化的撞擊,然后被生活在那里的人緩慢影響。然而對他而言,最具有歸屬感的城市是與家人回憶組成的溫州,這是這場接近兩小時的交談中,周游最樸素的一刻。
同樣是為了迎合這個時代的氣氛,文章的最后要貢獻一個小小的彩蛋,我們問他,那檔戀愛綜藝有沒有帶來戀愛,周游說沒有。
設計總監 / 路老
本期特別感謝 / ART U設計課
廣州設計周新媒體社特約合作伙伴青舍QingHouse授權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廣州設計周新媒體社特約合作伙伴
?青舍QingHouse?
青舍QingHouse,是一個處處流露真實情感的泛家居新媒體品牌,擅長深度原創,視角新銳,筆鋒犀利,是家居圈的內容標桿。作為身處「亂市」的行業媒體,青舍對沒態度的報道和不走心的文字不愿茍同,渴望以不落俗套、新鮮敏銳、客觀公正的視角,報道泛家居行業的一切大小事宜。不卑不亢、勇往直前,這就是懂生活、愛設計、好管閑事兒的青舍。
- END -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