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
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改造設計,從上海到溫哥華,從咨詢到最后的拍攝,這是一次非常暢快的設計經歷。量房的時候,設計師發現別墅已被拆得面目全非,FF團隊最終用14個月的精工細作,交出了這份滿意的答卷。
1 建筑即風景
△別墅入口
整個房子看似內外有別,相互獨立,卻又相互滲透,完美融合,筑成一個美的世界。喜歡極簡,卻怕太過簡單和冰冷,車庫門藝術涂鴉將其巧妙化解,將潮流融入極簡之中。
景觀的營造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主人的需求與氣質,現代主義的設計手法與極簡的生活理念不謀而合。設計師將原本歐式的門頭改為極簡的“白盒子”,體塊間的錯落疊置帶著理性的思考邏輯。
△現代園林
花園內搭配細沙、彩色大象、綠植,日式枯山水的意境在此完成現代化的自然轉譯。無論是R?shults的燒烤架、躺椅,還是木質鋪地,簡約的幾何形體貫穿始終。以體塑形,以形造意,賦予空間極致的純粹體驗。
2 拆解與重組
△錯落有致的空間構成
面對室內已被破壞的零碎平面,如何通過空間的重組打破限制,成為了設計的關鍵。具有優先權的豎向功能分區,從一層到三層,將其劃分為公共區,—半公共加私密區。
一層,置于餐廳中心的黑色巖板桌,形成了第一個洄游動線,打通空間內原本凝滯的氣息。
△餐廳
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也被巧妙地運用其中,樓梯對面特意加寬的墻體,隔而不塞,遮擋視線的同時形成豐富的層次感。墻上的方形洞將背后的無框鐘“借”來餐廳,多重深遠的視覺效果著實令人著迷。
△情景切換
餐廳的風口與燈結合在一起,避免流于表面的形式,極簡的白色空間通過餐邊柜氤氳出的藍光,產生強烈的戲劇性,引導人們更多的情緒變化。
△自由的客廳組合設計
Ligne Roset沙發環繞柱子展開,構筑客廳第二條自由動線,用流動串聯零碎,讓原本受限的平面反而轉化為獨有的空間優勢。
△軟裝細節
失去功能的裝飾是毫無意義的,極簡從來不是空,而是每個物品的出現都恰到好處。大面積的留白讓空間顯得簡練而明朗。裝飾與色彩以其極盡克制的方式呈現,給予空間對話、交流、思考的可能。
△開放式廚房與客廳的空間鏈接
廚房與客廳的聯動,加強了人、物、空間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廚房也因此多了一重社交屬性。無礙于承重柱的限制與干擾,客廳與島臺自然的穿插關系,反而呈現出奇妙的結構之美,也自然地形成了第三條洄游動線。
頂部的梁與承重柱采用不銹鋼進行弱化處理,柱子上的線光又進一步將其塑形,島臺的體量感被放到最大,空間感又被徹底地增強。
△雅致的茶室
采光優秀的一隅留給了茶室,古樸雅致的格調在極簡的空間中,達到了古典與現代的平衡和融合。
3 和光同塵
△自然流動的極簡光影
光是自然的饋贈,也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建筑元素。設計師從路易斯·康對于光的運用中受到啟發,試圖讓光在空間中自由流動。
△灑下的光,是扣人心扉的音符
灑下的光,是扣人心扉的音符。經由樓梯間天窗射下的自然光,一定程度上引導了人們行為動線的產生。透光鏤空的鐵藝線條扶手,落在白色的石材踏步上,敘述著空間內的光影故事。
△通道
來到二層通向露臺的走道,視線突然暗了下來。玻璃門將自然光與景觀引入室內,人們在此過程中經歷了明—暗—明的光影體驗。這一幕,讓人不禁聯想到了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唯美寫意,空間也多了一份文學的詩性。
對于靠近門那根低梁地處理,不如將計就計,頂面順著陽臺略微向下傾斜。配合走道兩邊的黑色烤漆玻璃與線性光,空間因此被無限延伸。
4藝術與生活
△主人的愛車|法拉利
設計的本質是為了解決問題,業主想要在客廳看見跑車的心愿,自然地促成了展示的形式表達,車庫也因此設計成了櫥窗。
△客廳看車庫方向
透明的玻璃將跑車化作特殊的藝術品展示于家中,無論是在客廳,還是餐廳,都能看見自己的愛車。
△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
車庫內預留的投影幕布,讓空間功能更豐富,露天影院的既視感信手拈來。正如王爾德所說“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之中”。設計師對于二層起居室的營造,也在適當地“去生活化”。鵝卵石的坐墊代替沙發占據中心,背景是黑色烤漆玻璃搭配光圈,整個場景頗具未來感與藝術張力。
5向心而居
△臥室
外觀看世界,內觀看自己。如果說公共空間是對外的展示,那么居住空間則是自我的投射。位于二層的客房盡管風格主題各不相同,但卻共同詮釋出簡約、靜謐、舒適的生活情趣。
△主臥
三層是業主面對自我的獨處空間。除了要滿足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構筑其精神世界。以睡眠區為核心,起居室、衣帽間、衛生間、露臺環繞排布,建立空間秩序,實現了頂級酒店般的居住體驗。
△主臥
塊面之間通過透明的玻璃,弱化邊界,在“看”與“被看”的互動中,實現共生的親密關系。
△起居室
起居室作為內外空間的鏈接,將靜與景的在此融合。配備了可旋轉書桌的島臺,延伸出獨立的工作區,引發空間更多的角色屬性。
△露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