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存在于物體之中,而存在于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
——谷崎潤一郎
侘是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寂是時光流逝的光澤。以中性色調為主,肌理感的藝術涂料,帶有著非洲塔布瓦異域文化的幾何圖案柜子。
舊物之美,一根枯枝,一個陶罐,一面斑駁的水泥墻,經過時間打磨的物品,褪去了浮華和偽飾,展露出原始樸素的本質,擁有了歲月賦予的厚重感。
隱藏一扇門,折疊一個空間,展現對空間統一的視覺平衡,光影、日光與微風,貫穿微小而篤定的日常。
木質的推拉門將另一個空間隱藏在背景墻之中,啟合之間,空間獨立又關聯,增加空間的延伸感,方寸之間流動著自由的氣息。
公共區域大量留白處理,大量的空白加上極簡家具,于平淡生活中窺見質樸和極簡,蘊含時光流逝所沉淀下的生活氣息與歲月感。
整個空間充分體現布局中的"空"與“不空”,同時滿足著最基本的功能需求。
陶土、藤編和具有禪意的木器,手工制品的質感與肌理將感知放大,細膩的微妙觸感回歸到淳樸的手作時代在接觸的剎那喚醒內心的溫柔。
移步異景,視線隨之流轉,目之所及皆是美的造物。
女主人喜歡收藏各種獨特的陶罐碗碟,看似樸素的、細膩的、粗狂的搭配,明暗深淺游走的痕跡清晰可辨,在柔煦的光線下極盡舒適、自然。
玄關一隅的枯山水端景,游移在光與影之間。
玄關作為空間轉換的前站和短暫停留的空間,也承擔了入戶收納置物與換鞋的功能,柔和的燈光與藝術玻璃營造出寧靜祥和的空間氛圍。
行走千萬里,心系不過幾碗煙火,餐廚空間一體化設計,形成一個開放式的烹飪就餐空間。
空間源自于存在與精神,墻壁斑駁的肌理,木與藤的元素作為載體,視覺上達到平衡,身處其中,仿佛是來自舊時光的贈與。
陽臺納入室內做綠植與休閑的空間,木百葉與光的慢舞演出一場和合之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從明暗中發現美、享受暗,使得陰翳美學成為獨特的美學傳統,帶來想象的余味,悠長回響。
空間彌漫著靜謐的光線,品位與追求,人與場所的關系以及通過場所直至空間的關系都基于她在其中的棲居,感受并回應環境。
△平面圖
項目名稱丨陰翳禮贊
項目坐標丨江蘇·江陰
建筑面積丨178㎡
設計時間丨2021.06
竣工時間丨2022.09
設計機構丨文藝復興室內設計
設計主創丨林愷
執行團隊丨承佳歡、張倩蕓、周麗華
施工單位丨泓景工藝
空間攝影丨徐義穩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