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老城中心,設計師吳極中有一間仿佛置身山林的居宅。宅子原身為超過20年的老式排屋,設計師以開放性的陳設構想顛覆其原先的樣貌,關注建筑與其周遭景觀的關系,重新規劃陽光進入空間的路徑,模糊界面內與外的屬性,在“僅以自身喜好作為設計要素”的前提下,我們得以窺得這間極具個人色彩的靈魂之所。
以光為改造脈絡 這座近200平方米的房子之前被分隔成五室一廳,客廳帶一個院子,二者之間存在一米落差,二樓的居住區則設置了多達四個房間。在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中,充足的光線是最重要的優勢,于是整案空間的設計,均是圍繞著光線的變化而展開。
不做定義的空間表達 一層空間很難去定義其具體的功能,這是家中挑高最高且最開闊的區域,與院子相連,其布局并不追求傳統客廳所注重的圍合感,只有一塊地毯、一把Cassina柯布西耶躺椅、一張非洲中古牛奶凳,加上不多的擺件。像是專門為曬太陽而準備的去處。吳極中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荒雀水泥一體漆面”從地面、墻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墻體都增加了厚度,使之具有雕塑感,同時也成為可承載物件的功能性臺面。靠近樓梯處的一盞老臺燈原本是一盞缺失了燈罩的醫療用燈,有些年頭的白瓷色鐵制底座、結構感很強的伸縮姿態,使它有一種莫名的氣質。設計師開始一直沒找到合適的燈罩,后來買了一個老漆碗拿來改造,顏色和比例正合適,跟燈的身型渾然天成。
我們試圖找到一種合適的表達來形容這種風格,“如果太工整,就是一種現代的極簡,但我們所追求的并非侘寂,我想,它是一種帶著侘寂感的極簡,但多一點兒現代生活的舒適宜居性”。
疏密結合的居住形態 位于錯層的小客廳,才是設計師真正用來招待客人的所在,大家圍著一塊老石板改造的茶幾落座,隨處有可供翻閱的書籍,此外,并無其他。推翻既定的空間規則后,可供使用的場景變得豐盈。空間大部分的公共使用區域被集中在錯層的小空間里,如此,在居住關系中,個人即能享有大面積的獨處空間,同時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小面積的集中也讓互動與溝通變得更簡單直接。
二樓擁擠的四個房間被利落地減少為兩個,空間因此豁然開朗。書房墻上的漆面圓桌被當作畫幅呈現,紅中透出黑色,與泥土黃的墻面相稱,質感獨特。書桌也是組合的,下面是圓拱形的一體七座的兩個底座墩,上面是一張東南亞的柚木老板,高度是特意降低的,配合中古的狩獵椅,被當作休閑茶桌。
為生活習慣定制 從家庭成員的自身需求出發,房間被設計得很小,且不帶獨立的更衣室與衛生間,卻在外部設計了一個共享的大起居室,附帶步入式衣櫥及洗手間。朝東的洗手間墻面上特意開了一扇小窗,早晨的光線由此穿入室內,使二層的起居室被照亮。
主臥老陽臺被改成了飄窗,做了抬高處理,形成了一個沐浴在陽光之下的休閑區。“窗外的光與景對室內感受的改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當室外的自然光與景色可以在室內自然游走時,人在里面就會感到非常舒適。雖然我的房子原本是一座結構復雜的老房子,但我還是很努力地將它變得更通透。”設計師說道。
相同的材料與色彩,讓空間沒有了任何冗余的接口、收口或踢腳線。全屋看起來粗獷原始,摸上去卻十分細膩自然。歲月造就的各式老物件混于其中,在自然的光與景的映襯下,也散發著質樸的藝術氣息,一切無不顯得熨帖而舒適。
項目名稱:云中花苑
設計公司:美栽堂 - 筑造社
項目地點:浙江·溫州
項目面積:200㎡
主持設計:吳極中
主案設計:胡曉珍
設計時間:2020.12
完成年份:2021.02
項目攝影:虞孫平團隊
主要材料:荒雀水泥一體漆,水磨石,原木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