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空間就在那里,時間在它身上留下的是某種氣質,與材質布局無關,空間的改造,改的是技術性的表征,造的是延續這個氣質的底層通路。
▼外立面現狀
現狀與挑戰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場地現狀是一個暗黑調的工業風辦公空間,空間設計同樣由我們操刀,當時的出發點是最大程度保留場所精神,當時業主尚處于初創階段,希望將個性的自我表達融入工業廠房的質樸粗糲氛圍中。而這次改造,業主的訴求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最小的改動下,創造一個明快簡潔,更加注重員工體驗的辦公空間,同時也希望有過去空間的痕跡。
▼內部空間現狀
設計策略
Design Strategy和這個空間的上次改造一樣,我們再次基于原始空間的場所精神,通過空間操作的手段,從重新營造空間亮點以及調整布局與材質等手段來,在不大動骨架的前提下創造一個煥然一新的空間。
▼改造邏輯
▼入口處
空間
Space由于限制條件,無法大量改造現有墻體,我們通過噴漆和濕貼墻皮將原空間里的混凝土和黑色變為白色。形成明快的底色。布局去掉了圍合工位的黑色金屬網,或完全開敞,或替換為更厚重的空心磚,增強空間收放的節奏感。
▼軸測空間分析圖
▼門廳處的水吧
▼門廳旁的電話間
原始門廳的空間活動圍繞一個懸掛的金屬網造型展開,其下的水泥墻將門廳與茶水間局部區隔,一側的會議室被提升到一個臺階上,臺階系統貫穿門廳和茶水間,我們保留了這個空間布局,同時將金屬網造型的骨架保留,將“皮膚”打開包裹住兩側的公共空間,通過這個操作,將公共空間上部的立面形象連為一體,形成更開闊的門廳形象,“皮膚”由黑色金屬網替換為白色飄板造型,提升上部空間的色調亮度。
▼門廳改造分析圖
▼被抬升的會議室
▼金屬網
▼水泥隔墻
由于原始空間有大量黑色元素,企業基因里也有酷的態度,于是我們將門廳對景的屏風改為黑色夯土材質的弧形墻面,一方面區隔空間,一方面作為一種精神意向的存在。墻面弧形的處理弱化了黑色帶來的嚴肅感,同時茶水間的空間進一步擴大通過微調走道盡端房間的立面角度,形成與人互動感更好的姿態。
▼走廊休閑空間
在整體的白色調的空間基底里,我們在開放辦公區創造了一個純黑的區域,與之相對的是被刷成白色,但依然保留原始墻面肌理的文化墻,文化墻上過去的陰刻標語被水泥抹平,留下一片嶄新的白,附在過去的肌理上。新創造的黑與過去的白形成無聲的對話。
▼形體變化分析
▼黑色與白色的碰撞
▼保留原始墻面肌理的文化墻
▼墻面的尺度處理
▼墻面的尺度處理
通過對工位的增減,我們加入了更多的員工獨處空間,通過尺度處理,形成靈活的使用場景,半圍合的形式消解了極小空間的壓抑感,平面位置的相互交錯又保證了視線的阻隔。通過設置小爬梯,人也可以上到這些小房間的上部,從另一個視角體驗空間,形成有趣的辦公體驗。
▼拓展區
▼拓展區細部
擴建
Expansion為了增加員工共享交流休憩的空間,業主擴建出了一片被命名為“the nonsense space”的區域。辦公區域的黑白色調可以使人快速進入緊張的工作狀態,我們希望“the nonsense space”可以讓人從這個狀態里完全跳脫出來。于是暖色成了這里的主角。
▼“the nonsense space”分析圖
▼過渡空間分析圖
▼“the nonsense space”區域
▼“the nonsense space”區域的弧墻
我們通過設置曲折的步行流線和遮擋視線的片墻形成了兩種風格空間的過渡,留白的墻面作為下一個空間的序章,而入口處的片墻一角被輕微折彎,猶如一個紗簾引人進入。
▼空間材料細部
我們用木地板將這個區域的地面抬起,形成木板臺階系統,與門廳的臺階系統呼應,同時作為休憩和分享空間,這些臺階也成了可以被自由定義的“座椅”。墻面和固定家具使用未精細加工的材料,通過裸露的材質本色和簡易的搭建方式營造松弛感。
▼外觀夜覽
▼平面圖
▼立面圖
項目名稱:WMY新辦公空間設計
項目完成年份:2023.7
建筑面積:390平米
設計機構:WBS里外工作室
事務所簡稱:WBS里外工作室
聯絡人姓名:張哲
公司所在地:北京
主創建筑師:張哲
項目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恒通商務園
項目參與者
委托方(公司名稱):WMY五米外
主創設計師(人名):張哲
設計團隊(人名):杜月,張義輝,張雯
視覺信息
攝影師: UKstudio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