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鄉村旅游規劃設計策略分析
一、【基本定義】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中心,農戶為主要參與者,政府積極倡導,旅游企業積極參與為主的旨在振興鄉村經濟的旅游形式,在政府大力倡導提高農村經濟地位,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的當今時代,鄉村旅游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好選擇。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打造,不但能提升農村的經濟地位,同時提升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宜居宜人的居住環境,也為城鄉之間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媒介,為城鄉一體化提供了經濟基礎和政策支持。
二、【鄉村展示】
這類鄉村必須具備一定的自然資源優勢,比如茂密的森林、青青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完美的農耕展示區,所有這些都能為城市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消費形式和消費體驗,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別開生面的消費盛宴,提供城市不可能具備的生活方式,可以在這樣的村莊體驗農耕的樂趣,體驗“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詩意生活,累了就飲山間水,餓了就吃當地的農家菜,所有這些都能發揮農村資源的最大價值,加大城鄉之間的交流頻率,能夠將城市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帶到農村地區,使得城鄉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也是踐行先富帶后富的發展理念。
三、【發展背景】
對于西方發達國家鄉村旅游這一概念而言,鄉村旅游是工業現代化和城市污染問題的產物,為了應對這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鄉村旅游這一消費形式應運而生。對于中國,鄉村旅游是政府提出“三農問題”和“城鄉二元化”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鄉村旅游不但可以提升農村的經濟地位,同時能夠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提升農業、農民、農村的經濟地位,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城市化過程中的發展手段,同時也肩負著城鄉之間交流的管道和發展通道的重要作用。
四、【發展趨勢】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號召下,當今時代,工業化進程加快,同時我國也是一個工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比非常巨大,如何在城市化過程中解決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民、農村這幾個問題非常棘手,在借鑒西方的發展模式的指引下,我們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農業發展是個大問題,同時農村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后方,必須解決好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附屬產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了農業的地位,同時也提升了農業的發展質量,城市居民的休閑方式、旅游方式、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大的改變,農村的大棚經濟、鄉村野炊、農家樂、生態農莊等等生活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同時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理念也影響著農村居民;農村景區化,將農村打造成生態、宜居、宜人的景區規模,將景區規劃設計的理念引入農村的整體規劃中去,這樣不但能打造一個生態的農村自然環境,同時也能提升農村經濟的生態指標;農民多業化,將鄉村旅游這類發展模式和發展概念引入農村,改變了農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農民的身份也由之前單純的農民身份轉變為農商并舉,提升了農民的生活理念和經營理念。
五、【開發現狀】
中國鄉村旅游存在著諸多問題,歸納下來有以下幾點:設計單一,很多當地政府對鄉村旅游比較狹隘,以單獨的觀光旅游為主,不但大大降低了鄉村旅游的內涵,同時也降低了鄉村旅游的再生價值;品牌意識淡薄,各自為政,不能很好地利用各自的資源和人力、物力,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開發者忽視了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的魅力,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缺乏規劃和策劃,很多鄉村旅游一味追求規模和數量,導致建筑整體粗制濫造,人工痕跡明顯,旅社建設成為規模較大的高樓,城市化痕跡明顯。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