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煦花道的空間表達中,設計師肖懿展以更為生活化的手法解構和風料理的繁重儀式,以純凈的白色為空間定調,通過多種復合材料的共同營造,在輕松簡潔的設計語言中,將社區“輕餐飲”生活方式的概念滲透至室內環境中,將其打造成為觸手可及的社區生活交流能量場。
“設計師希望空間傳遞的精致是不刻意的、有溫度的生活日常,指向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平和自然,而不是單純的朋友圈擺拍”。
對于社區餐飲來說,如何打破熟悉的陌生人之間的邊界感,喚起鄰里間的自發互動交流,實現商業的有效復購與再消費,是設計團隊助力商業的首要目的和終極追求。所以在推演設計邏輯時,輕松低壓的空間氛圍與便捷私密的功能體驗,將設計指向了具有巨大包容力的白色場域體驗。
復雜與純粹
“白”的豐富演繹
煦花道位于杭州著名豪宅社區的底商。其前身為深色基調的社區咖啡館,這種設置并未將社區交流輕松和諧的愿景實現,而深色帶來的正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商業的有效轉化。
因此設計團隊在介入時,想要突破傳統高端日料餐廳中對于黑色等深沉元素使用,尋求一種更為純粹輕松的表達方式。以不同材質的碰撞出白色的豐富世界,呈現出一個愜意零壓迫的隨性空間。
白的彰顯令空間中的一切都煥發出別樣的光彩。木質、玻璃、石材與和紙的柔和透氣塑造出一個個具有充分遐想的可能性空間。
在原研哉的《白》中,對白的討論進行了詳細闡釋。而白的純凈在生活中卻很難保持,因為其太容易被玷污,我們痛苦的意識到其短暫性,但這也是白的美如此強烈打動你我的原因。
這種易碎的特質,投射到生活中變成了人際關系的復雜與多變。而中國人卻總能通過對美食的熱衷,以“一起吃頓飯”來輕松化解。而室內空間中白色材質與肌理的碰撞,恰恰對應了這種豁達包容的處世哲學。
白的決定性優勢不言而喻,而對于細節的苛刻是成就柔和觸感的關鍵。包廂墻壁覆蓋的米白色木質肌理對于工藝有著極高要求,設計團隊通過對工藝和施工的反復確認,將這種空間中自然與人工的糅合表達的更為具象,喚起了屬于北海道的風雪與記憶。
建筑的呼吸感
受制于建筑的“玻璃盒子”結構和窗外較高植物等客觀因素,內部的非邊緣包廂采光與體驗感會在不同程度上收到影響。
因此設計團隊選用較高透光度的和紙與磨砂玻璃磚結合作為包廂的圍合材料,使得空間保持了通暢的呼吸感,無論食客在包廂中待多久,都能夠保持暢快通透的空間感受。
部分墻壁使用啞光肌理玻璃磚分割包廂隔斷,在滿足食客私密性的同時,使得光線更加柔和的滲入室內,為密閉的空間注入了光影的靈動。朦朧影綽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再次拉近。
自然生態的引入,也是將室內外精神狀態融合的重要基礎。內部頂面保留部分建筑的水泥梁柱與原木結構,借以破除淺色內飾分量感缺失的表現力,更中和了自然和人工之間的調性統一。
精致“形式”的反叛者
生活細節的精致,恰恰在于一次次的日常就餐,平和食物和融洽氣氛帶來的踏實饜足。
通過遍布空間的藝術品與裝置,設計團隊將這種耐人尋味的“精細”滲透在富有生活情緒的陳列與畫作中。錯落的半透明墻體,消弭了實體的厚重,精致與通透從包廂延伸至板前。輕盈靈動的賦予空間開闊的格局與氣場,使得空間的尺度感得以充分拓展。
而板前區域則以黑的純粹襯托白的靈動。酒柜上方狹長的LED屏櫻花細碎的飄落,在現代與傳統間架起一座無形的聯通之橋。而上方隔板設置的高差,令只有在板前就餐的食客才可以欣賞到動人景象,而不對環境與路人造成干擾。
書法家戴家妙先生的書法作品更是將這種美食帶來的滿足感。寥寥幾字溢于言表:“吃契喝,真開心”,樸素平實的表述仿佛在傳遞著簡單直白的生活哲學,樂觀豁達的心境令我們在與家人朋友的吃喝相處中積蓄能量,當生活的風雨來臨時,依然能坦然面對。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煦花道是具有反叛性的。它對于生活方式的理解,不依靠聲色犬馬的尊貴體驗,而更像一種平實的生活場景:在某個不想做飯的傍晚,約上三五好友或家人,步入樓下的純凈空間,感受屬于日常的欣喜。
在這里,你可能會遇到對門鄰居的小夫妻,或者合家團聚的祖孫三代,又或是下班后的單身貴族。在這種人情世故的點滴細碎間,生活的痕跡愈發清晰。一家好的餐廳不是單純呈現出它的樣子,而是標記來來往往間你我的生活。
△用餐視角示意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主創設計|肖懿展
項目名稱|煦花道日本料理
項目地點|中國 浙江 杭州
項目面積|297m2
設計團隊|趙子菁、張來建、王鵬飛、毛建雄、陳利亞、王忠天、黃勇
藝術顧問|章無大
室內花藝|鳶尾湖畔花藝
室外景觀|杭州無舍園藝有限公司
燈光顧問|杭州樂翰照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完工時間|2022.6
施工負責|李松奇 徐華東
項目攝影|瀚墨視覺—小四、周和
評論(0)